马克吐温自传信仰的挣扎即使上帝也爱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8180.html

马克·吐温(MarkTwain,年11月30日-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射手座)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的高超的幽默、机智与名气,被称为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曾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擅长写讽刺小说。其交友甚是广泛,迪士尼、魏伟德、尼古拉·特斯拉、海伦·凯勒、亨利·罗杰诸君,皆为其友。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可是说到信仰,马克·吐温的一生对基督信仰似乎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他十分怀疑《圣经》的内容,虽然他宣称相信神,但却时常质疑神的动机。他的小说、散文、演辞和个人回忆录都充满无数让虔诚基督徒感到苦恼的评论。事实上,无神论网站经常引用他的文句。在马克·吐温对宗教众多引起争论的立场中,他不相信天堂地狱的存在、灵魂不死不灭和耶稣基督的神性。

尽管马克·吐温的著作如此,其一生却在多方面展示出他笃信基督的B面。马克·吐温经常在回忆录中以不加批判的措辞记述自己的长老会成长背景、其葬礼在长老会教堂(纽约红砖教堂)举行,并视几位牧师为好友。再者,马克·吐温认为《圣女贞德》是其最佳作品。他以虔敬态度记述一位天主教圣人的生平,她拥有一般人所缺乏的一切人性理想。

质疑与虔诚、嘲讽与致敬。马克·吐温对信仰的矛盾与挣扎的一生,纤毫毕现于《马克·吐温自传》中,按照马克·吐温的遗愿,自传不得在其逝世一百周年前发表。本书通过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曲折坎坷的求生之路、风光无限的写作生涯以及痛苦不堪的晚年生活四个部分,全景展现了马克·吐温伟大而又传奇的一生。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与智慧,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独特风情和人文气息。

《马克·吐温自传:即使上帝也爱他》是该自传的精选片段。他似乎是在以一种很随意的方式书写自己的人生,想到了就说出来然后记录下来,可是,细细斟酌之下,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他的睿智。自传管理人赫斯特称:“这部书稿我已读过无数次,每次都忍不住发笑。这个男人的言谈笑骂皆成文学,而自传则是高潮,是那种创作力的巅峰。”

研究马克·吐温作品的学者迈克尔·基斯基斯(MichaelKiskis)认为:“马克·吐温希望相信怜悯的概念,而他质疑神的工作有时并不充满怜悯,令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不幸会发生在好人身上。”他表示:“马克·吐温知道自己对宗教最严厉的看法会玷污个人形象,所以他不希望在世时公开表达。马克·吐温不希望与神的辩论或是对祂的质问会减少作品的销量。”

其实,马克·吐温对信仰的矛盾与挣扎,似乎可以从其童年时期的一段经历找到答案。

马克·吐温的小学老师霍尔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每次上课前,她都会领着孩子们进行祈祷。有一天,霍尔太太给孩子们讲解《圣经》,当讲到“祈祷,就会得到一切”的时候,小马克·吐温忍不住站了起来,他问道:“如果我祈祷上帝,他真的会给我我想要的东西吗?”

“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诚地祈祷,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霍尔太太回答。

小马克·吐温这时特别想得到一块很大很大的面包,因为他从来没有吃过那样诱人的面包。而他的同桌,一个金发的小姑娘,每天都会带着这样一块大大的诱人的面包来到学校。小姑娘经常问小马克·吐温要不要尝一口,他每次都坚定地摇摇头——其实他是很想吃一口的。

这天放学的时候,小马克·吐温对同桌小姑娘说:“明天我也会有一个大面包的。”回到家,他就关起门开始祈祷,他相信,上帝一定能看见他的表情,他一定会被自己的诚心所感动!然而第二天起床,当他把手伸进书包的时候,除了破旧的课本,什么也没有。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决定每天祈祷,一直等到面包降临。

一个月后,金发小姑娘笑着问他:“你的面包呢?”小马克·吐温十分难为情,他告诉小姑娘,上帝也许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自己,因为,每天肯定有无数的孩子进行着这样的祈祷,而上帝只有一个,他怎么忙得过来呢?

小姑娘笑着说:“原来,祈祷的人都是为了一块面包,但一块面包用几个硬币就可以买到,你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去祈祷,而不是去努力赚钱自己买面包呢?”

小马克·吐温决定不再祈祷,他相信小姑娘所说的正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工作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祈祷,永远只能停留在等待之中。小马克·吐温对自己说:“我不要再为一件卑微的小东西而祈祷了。”

多年以后,小马克·吐温已经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著述颇丰,著作等身。但他再没有祈祷过上帝,因为他始终认为,上帝并没有回应他的祈祷。即使他身处艰难的生活中,他也没有再空坐在家中祈祷过,一直谨记:不要为卑微的事情祈祷。真#马克吐温语录#正能够让自己实现梦想的,只有努力和奋斗,只有从自己额头渗出的汗水!

很多人把马克·吐温的这段童年轶事当做个人奋斗的励志故事,我却觉得马克吐温得到了面包,却失去了上帝。

以前有位牧师讲过两个农夫的故事。一个农夫既不耕种,也不施肥,更不锄草,每天只是懒洋洋的往阴凉处一躺:主啊,我把一切都交托仰望在你手中,求你一定使我大丰收啊。另一个农夫每天勤奋干农活,把干活当做向上帝献祭,祈求上帝风调雨顺,保守他的庄稼有个好收成。

要知道,即使是堕落之前的亚当夏娃,也不是白白住在伊甸园的,而需要付出"修理看守"的劳作。二位始祖堕落之后,更是需要汗流满面才得糊口。更不可能不劳而获了。两个农夫谁才是真的信仰上帝?答案一目了然。

感觉马克吐温走了个极端,小的时候先是把自己看做上帝的上帝,什么事上帝都得按他的意思实现,自以为没有感到回应,干脆从此弃绝上帝。

靠着自我奋斗,马克吐温得到了从上帝那里求不来的面包,可却从此再也得不到上帝的救恩,不得不说太因小失大了。其实,即使是得到面包的祈求,上帝也是回应了的,他的同桌,那位善良的女孩儿,经常愿意把面包分享给他,但他都拒绝了。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洪灾发生时,一个人被困到自家楼顶,先后来了几波人,有驾驶小舟的,有开直升机的,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相信上帝会救他。于是,他死了,然后上了天堂。他有点生气地质问上帝为什么没有救他。上帝回答,那几波救你的人都是我安排的,可是你拒绝了呀。

尼布尔著名的宁静之祷:求主赐予我勇气,改变我所能改变的;求主赐予我宁静,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并赐予我智慧,以分辨二者的不同,其实就是把个人奋斗与对上帝的信实之间的关系做了极精当的总结。用我们中国老话说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马克·吐温的晚年是在不幸中度过的。由于出版公司的破产,他不得不在-年通过做环球演讲来偿还他的债务。他最喜爱的女儿苏亚在此期间病逝,而他当时正在国外。女儿死去不久,妻子也撒手离开了人世。遭受沉重打击的马克·吐温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从此也抛弃了使他一举成名的特有的幽默、诙谐的写作风格,而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与绝望之中。马克·吐温是否曾为这些发生在身上的并不那么“卑微”的事情祈求上帝的帮助?我们不得而知。

《神秘的陌生人》是马克吐温临终前留下的神秘遗作,作品充斥着神秘、魔鬼、幻境以及人类的各种荒谬与罪恶,被称为世界级别厌世主义代表作。在作品接近结尾时,马克吐温毫不掩饰对基督教文明的不信任和诅咒,以书中撒旦的角色表达了自己眼中的世界观:“一点不错,这就是我想对你说的;没有上帝,没有宇宙,没有人类,也没有尘世的其它生命,没有天堂也不存在地狱。那都是一场飘忽的梦——一场荒诞阴森、愚不可及的噩梦。除了你存在外,没有任何东西是实存之物。可你不过是一个捉摸不定的意念——一个漂泊的精灵,一个没有结果的游魂,一个无所依托的幽灵,孤苦伶仃地游荡在这永恒的虚无之中!”

是的。即使上帝也爱他——马克吐温,但马克吐温却宁可将撒旦视为天使。他很早就突破了上帝的“禁锢”,最终却信从了撒旦的“启蒙”。

即使如此,马克·吐温一直是最著名的美国作家之一。年,75岁高龄的马克·吐温在康涅狄格家中,因病与世长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7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