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永世长存回顾马克思的革命
正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5月4日,中共中央纪念马克思诞辰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强调“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这一评价高屋建瓴,恰如其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时,西方国家政要和资产阶级学者鼓吹人类的历史已终结于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但是,7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让他们发现,马克思所描述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危机的梦魇依然挥之不去。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马克思的伟大一生,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编译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就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思想家和战士的一生
(“摩尔”为马克思别名)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之前时期(年至年)。马克思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地区特里尔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当地因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思想广为传播。马克思年的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反映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深邃思考和为人类服务的远大抱负。我们每次读到少年马克思写下的这段话,都会深受感动:“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当然,那个时候马克思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学毕业考试的宗教作文里马克思写道:“只有基督才能够拯救我们。”在年博士论文的献词中,马克思还高声赞扬“光明灿烂的唯心主义”。正如马克思自己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所说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大学毕业之后,通过发表政论文章,抨击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初步登上了政治斗争的舞台。年,马克思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得出了“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结论。
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年至年)。年至年是青年马克思从完成两个转变到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时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
年10月,马克思移居巴黎,撰写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明了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关系,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和“向德国制度开火”的任务,并首次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些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可以说,马克思从此时开始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写的《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初步阐述了新的经济学观点、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理论观点。
年8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见面,从此开始了两位革命导师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共同奋斗的伟大历程。从年9月起,由于需要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反击,马克思开始把阐述新的革命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结合起来,同批判德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结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成了这项任务。
年1月,马克思遭到法国反动当局驱逐,2月移居布鲁塞尔。年至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揭露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假社会主义面目,并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它第一次把人类对自身社会历史的认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进行建党工作,并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党纲,这就是年2月面世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把他们取得的崭新理论成果系统简明地公布于世,用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标,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
马克思主义成熟时期(年至年)。随着《宣言》的问世,马克思主义进入成熟时期。无论是理论创作还是政治活动,这一时期都是马克思人生的顶峰。他的革命斗争和理论创作活动主要有:参加年革命(革命失败后流亡伦敦);创作《资本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支持巴黎公社革命。相应地,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著作也可以分为三个集群:年革命期间发表的文章和革命失败后总结革命经验的文章(如《年至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资本论》及其手稿;围绕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撰写的文献、著作(如《法兰西内战》)。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资本论》。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即他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根据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时期(年至年)。长期紧张而劳累的工作,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马克思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饱受多种疾病的困扰,但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投身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指导欧美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倾注了大量心血,指导各国工人政党与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作斗争,年撰写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即《哥达纲领批判》),年发表了《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与此同时,他一方面继续进行《资本论》的创作,另一方面进行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广大领域的研究。马克思这个时候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