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学案含课
学习目标欣赏本文的语言,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特点。(重点)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难点)品味“马克·吐温式的幽默”,领会作者的生活态度。作者简介马克·吐温,美国作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生字词翌(yì)日:次日。络(luò)绎(yì)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灼(zhuó)热:像被火烧着、烫着那样热。辚(lín)辚:象声词。车行声。俯瞰(kàn):从高处往下看。巉(chán)峻:险峻陡峭。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胜,尽。收,接收,领略。拾(shè)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皑(ái)皑: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轻歌曼舞:指音乐轻快,舞姿优美。妩(wǔ)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纷至沓(tà)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纷,多,杂乱。沓,重复,多。霓(ní)裳(cháng)羽衣::指仙人的衣服。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颠簸(bǒ):上下震荡;不平稳。沟壑(hè):山沟;坑。醺(xūn):酒醉。文章脉络梳理课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写登山的见闻与感悟。重在写景,语调较缓。第二部分(7-11段):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重在写人,语调较促。主题归纳本文作者通过记述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赞美了勃朗峰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内达标练习1.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C)A.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B.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C.但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从前的速度。(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和句中“从前”部分词义重复。)D.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禿尖岩。(奇形怪状:不同寻常的,奇特怪异的形状。)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B.有好几次,我们把所有的车骑甩在身后。C.他说的是法语。D.我们不仅欣赏了沿途景色,并且饱览了附近一座峰巅独特的美景。(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仅……而且……”)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A.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B.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C.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D.有一怪峰,形如塔糖。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等。(《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B.作者在文中记述了游览勃朗峰的经历。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既描绘山中奇景,也写出自己的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富有传奇色彩。C.“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云的轻柔美丽。D.文中作者联想到肥皂泡,是为了赞颂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与造化之功。
上一篇文章: 这些名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许不是他 下一篇文章: 马克吐温以幽默睿智著称,他曾让一个喧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