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前世今生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基督教,把自己了解到的基督教的前世今生做个梳理。在全面了解之后,我们才能正确对待它。需要说明的是,笔者非专业研究人员,如有错漏之处,还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01宗教的老祖宗

宗教,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说法,是脱胎于原始社会中的巫术的。它还有两个兄弟,分别是科学和哲学。在人类发展的时间表上,巫术排的是很靠前的,能在它之前的就是工具的使用,或者说巫术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它是原始人类用来探索世界的工具,它慰藉了原始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早期巫术探索世界的方式大多是错误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错越来越多,总有蒙对的几次。人们对蒙对的那些次进行总结、再尝试,慢慢就演变成了“前科学”,最成功的例子当属“巫医”,很多原始部落里巫术法师和医生其实是同一个人。但是由于原始的“前科学”的能力毕竟有限,还有许多事情是靠“前科学”无法解决的,那巫术继续往前走就变成了对神秘力量的无条件信奉,那就是宗教。

宗教的种类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全球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实这三大宗教本质上来说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一种,属于“一神教”;佛教则属于“多神教”。

02基督教的起源

要说基督教不得不说犹太教,因为基督教其实是脱胎于犹太教,犹太人是后来的称呼,其实最早的起源应是希伯来人,他们在埃及做奴隶,因为不堪压迫,在一个叫摩西的首领的带领下逃出了埃及,史称“出埃及记”(本文配乐就是马克西姆的钢琴曲“出埃及记”)。摩西在带领这群奴隶的出逃的时候号称是受到了耶和华的召唤和指引,在途中订立了“摩西十诫”,后来在这“摩西十诫”的基础上拓展出成套的宗教理论,犹太教由此确立。

摩西分海(图片来自网络)

本来犹太教是非常封闭的一个教派,只在犹太人内部传教。后来耶稣降世,加上一个叫“圣徒保罗”的人开始大面积向犹太人之外的人传播教义,慢慢的就有了基督教。其实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也有争斗的过程,主要是犹太教打击基督教,因为篇幅关系就不展开说了。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犹太教只在犹太人内部传教,基督教却不分贵贱不分种族;2、犹太教和基督教都相信末世降临,都相信有救世主,但基督教认为耶稣就是这个救世主,犹太教则认为救世主还没有来;3、犹太教只信奉《旧约》,而基督教则既信奉《旧约》又信奉《新约》,因为《新约》记录的是耶稣降世之后的事情。4、犹太教教规更加森严,而且有些宗教仪式复杂且残忍,比如“割礼”,而基督教将其更改为“洗礼”,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03基督教的曲折发展

基督教产生以后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一日千里,而是经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它主要在古罗马帝国境内传播。古罗马帝国对于宗教的态度总体来说还是很宽容的,在罗马城里面有一个宏伟的建筑叫“万神殿”,里面供奉着被罗马征服的各个种族和国家的神明。而且“万神殿”这个名字真不是夸张,据盐野七生在《罗马人的故事》中的说法,里面供奉的神明应该至少有十万加。(还有个国家更牛,尼泊尔号称神明上亿,是一个神比人多的国家)

有意思的是古罗马帝国前期对基督教是非常排斥和反感的。早期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阶层传播的,原因也很简单:在罗马帝国奴隶是最低一个等级,是标准的“贱民”,所以倡导平等博爱的基督教自然受到他们的欢迎,更何况基督教还给他们在死后准备了一个美好的去处——天堂。随着越来越多的奴隶信奉基督教,帝国感到了不安,因为这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础,于是针对基督徒的迫害开始了。

公元64年,西方最繁荣的城市罗马突发一场大火,整个罗马被烧掉了近三分之二,当时的罗马皇帝是尼禄,虽然他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大好,但是在火灾后的处理还算得当,一方面积极,另外还开放了宫殿临时安置灾民。基督徒们可算逮着进一步发展的好机会了,到处说这是天火,是末世的预兆,大家得信耶稣才能得救。

尼禄皇帝一听说,立马火了,这还得了,于是他就宣布这场大火是基督徒放的,开始四处搜捕并残杀基督徒。之后还有一个叫戴克里先的皇帝也是对基督徒恨之入骨,说有基督徒潜入自己的皇宫要行刺自己,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禁绝基督教,于是帝国和基督教之间的积怨越来越深。

尼禄皇帝(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君士坦丁大帝的出现,事情才有了转机。按照罗马帝国官方的说法,君士坦丁大帝在与其对手的争夺皇位的斗争中陷入苦战。有一天,他们在光天化日下看到天空出现异象:一个十字光芒,还有“靠这个符号,你会成为胜利者”这些字。隔天晚上,基督在君士坦丁的梦里现身,指示他把这个天上的符号放到他部队的军旗上,在随后的战争中果然取得了胜利。

胜利后,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米兰敕令》,正式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性。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些所谓的“神迹”不靠谱的可能性居多,笔者认为这只是君士坦丁大帝为了寻求底层民众的支持在政治上做出的妥协让步。

无论真相如何,基督教算是在帝国立足了。

04基督教的腐朽与分裂

在帝国扎下根来的基督教发展越来越顺利、越来越辉煌,也不可避免的盛极而衰,从辉煌走向腐朽。教派的腐朽主要表现在教派机构越来越多,神职人员越来越多。随着教派的全面发展,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婚丧嫁娶,生老病死都需要神职人员来搞一些复杂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都要收费。尤其是人死之后,很多虔诚的信徒会把资产捐给教会,认为这样自己就能上天堂。

教会资产越来越丰厚,高级神职人员的生活也跟着越来越奢靡。套用中国一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些特权阶层一旦尝试过奢靡的生活就一发不可收拾,于是他们就变本加厉、变着花样的来盘剥教徒。

到最后教会甚至出了一种东西叫“赎罪券”,只要肯花钱就能赎买一切罪过。这就大大引起教徒们的不满,因为基督教最初能兴旺起来就是能给穷人们希望,现在却变成了富人的教派,这还了得,按现在的话说叫忘了初心。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牛人叫马丁路德(注意哦,这是马丁路德,没有“金”,不是写“Ihaveadream”的那个人)。他在教堂门口贴起了大字报,批判教会发行“赎罪券”的恶性,掀起了一股反抗教会的风潮,史称“宗教革命”。

图马丁路德(图片来自网络)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通俗点说,以前你再怎么信上帝,都没办法跟上帝直接沟通,必须靠教会那些神职人员,交钱给他们,然后靠他们完成那些复杂的仪式才能与上帝沟通,让上帝保佑你;马丁路德之后,大家信上帝,只需要信就可以了,你信了上帝就能感受到,就会保佑你。

这下真是捅了个大马蜂窝,如果大家都信了马丁路德,教会就得靠边站了,特权没有了那怎么行。于是两者开始打嘴仗,后来教会发现打不过马丁路德,因为教会那时候要端着架子,写了许多文章都是拉丁语的,底层民众受教育程度太低,不懂拉丁语,写了也是白写。马丁路德就不同了,他用德语文章,大家都懂,于是传播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

基督教就分裂开了,原来那一波叫天主教,信马丁路德这一波叫新教。两者数百年来不断斗争,两者互相指责对方为异端,自己建立自己教派的宗教裁判所,在自己的裁判所里比赛烧对方的信徒,最后甚至不惜开战,流了很多血,最著名的是“宗教战争”也叫“三十年战争”。当然宗教战争里面还夹杂着世俗的政治因素,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聊一聊,在这里就不展开写了。

以前看电影的时候会有桥段是说一对热恋中的男女,本来都挺好的,奔着结婚去了,结果发现一家信天主教、一家信新教,于是双方家长都极力反对,然后gameover。原因就在于此,这两个教派经过数百年的斗争,已经在骨子里变成世仇了。

总而言之,基督教在这里分裂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次分裂,自此以后基督教有了三大派别:一是天主教;二是新教;三是东正教(主要在东罗马帝国,意为东方正宗教派,在东欧国家比较多,尤其以俄罗斯为代表)。

这两个教派的争斗不止发生在一个国家,而是延续到了整个西方世界,只要是基督教文明圈的,都是这两个教派斗争的战场。直到近代进入文明时代,各个国家都确定了宗教自由的原则,教派矛盾才有所缓和。

05个人对宗教的看法

通过前面这些简单的叙述,大家应该对基督教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应该能体会到现在各国的宗教自由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笔者个人理解,宗教是一个解决人精神层面问题的工具,但是不能让它无序发展不断坐大,否则一旦失控就会危害人民的正常生活。宗教自由虽然重要,但是不能动摇国本。

比如笔者前段时间看到网上居然有人在问为什么宗教不能进学校,能问出这种问题的人不是蠢就是坏。我们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海量的营养(比如儒家、道家以及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包括现在全社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都是解决精神层面问题的好药方。这种情况下还要去找宗教来解决问题,是不是有点像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对待宗教的态度总结一下:一是宗教活动要遵守法律规定,非宗教人士也不要歧视宗教,毕竟是个人的东西;二是宗教自由要有底线。底线就是宗教自由不能妨碍非宗教人士的自由。三是相信科学,理性对待。不然像印度、韩国那样,医院反而跑去信神棍,那可就是悲剧了!

06番外篇1出埃及之后犹太人怎么样了

犹太人从埃及出来之后四处流浪,有部分人迁居在巴勒斯坦,在这里建立了古以色列王国,也就是历史上第一个犹太王国,第一任国王是大卫(大名鼎鼎的米开朗基罗的经典雕塑作品,那个裸男就是大卫)。

米开朗基罗作品《大卫》(图片来自网络

大卫之后继任国王是所罗门(我们看电影或者玩游戏经常会提到的所罗门的宝藏就是他的)。本来以色列王国在这两个有为的国王之下应该可以一直就这么岁月静好下去。可惜的是他们的国家地理位置不好,夹在一群大国中间,还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古往今来,只要和“兵家必争之地”这几个字沾上边准没好事。以色列也是一样,这块地儿先后被古埃及、亚述、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征服,一直到现代也不消停。最惨的一次就是被新巴比伦打败,当时新巴比伦的国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他不仅将以色列王国打败,还把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王室贵族们都被刺瞎了双眼,史称“巴比伦之囚”。

07番外篇2尼禄皇帝的大火

关于前文提到的罗马城的那场大火,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大火其实是尼禄皇帝放的,跟基督徒没啥关系。他为啥要放这把火呢,有人说他是为了写一首关于大火的诗,为了寻找灵感就放了这把火;还有人说他是为了扩建他的宫殿,所以指使人防火烧城,而且实际上在这把大火烧完没多久,废墟原址上也很快竖立起了新的宫殿。这样看来,尼禄皇帝也算是效率最高的拆迁队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