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特征与当代

#三大体系#作为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并不单纯地追求国家权力和民族利益,而是更加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国的实力越强大,在国际生产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越优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同时,也就越能够向世界各国提供普惠的福利,有力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国际体系中以国家为核心的不同行为体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这种关系对各行为体所起到的约束作用及其反作用,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作出规律性总结与预测。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虽然也包括诸如商品、货币、劳动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要素,但这些要素并不是其研究目的。从学科属性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从属于国际政治学研究序列中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其理论建构的路径应建立在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逻辑之上。由于其研究方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此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影响。与国际政治现实主义及国际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相比,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加精准地指出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起长期和稳定作用的因素。在有关个人与集团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行为方式问题上,现实主义者认为,“政治法则的根源是人性,而自从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古典哲学致力于发现这些法则以来,人性没有发生变化”;自由主义者则认为,“权力不仅来自于枪杆子,也来源于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不同宣传的相对吸引力”。但马克思主义强调以历史条件下的生产组织方式为基础展开研究,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这种不断变化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社会所存在的上层建筑会形成一个主导整个社会的“历史集团”。简而言之,现实主义者认为亘古不变的人性是政治行为选择的最根本原因;自由主义者则相信人们会因为“理性”而产生充分的合作意愿,从而极大地减少爆发冲突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者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6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