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记3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法
三大规律,三大观点,五大基本环节,六大思维能力的关系总结及应用步骤。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对立的
主要是孤立和联系,静止和发展,片面和全面的对立
图片: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规律)质变与量变规律(基本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总观点是联系和发展,而矛盾是根本的内容和核心。
那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是什么?
如下图:
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联系构成引起发展,联系的实质就是矛盾。发展是矛盾的结果,发展体现了联系。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实质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本质的联系
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2)规律是必然的联系
规律性与必然性也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在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规律又是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因此,“规律就是关系”,即“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本质的关系指的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
(4)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事物发展的三个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核心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变化规律:内部变化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规律:外部过程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上回:
事物发展观念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内因)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实质:新旧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其中关键就是创新。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和道路):方向的前进性和道路的曲折性,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的向前发展。事物发展的状态(过程和状态):量变质变规律,其实就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上回有写:
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的内部,即内因,根本依据,事物间的联系和影响是外因,条件通过外因去作用到事物内部,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实际应用。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即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部矛盾(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即根本原因。
矛盾分析法见下图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立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对立属性)和同一性(统一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对抗性矛盾如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专政。非对抗性矛盾如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解决办法是民主。除了把握斗争性和同一性,还需要正确把握和谐(有条件的平衡),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是指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着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才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才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六大思维能力书上罗列了一堆辩证思维方式,起初我不知道它们是在哪一个环节提取出来,看上去他们相互之间缺少了一种逻辑性。
思维能力其实是在我们主观世界的以及意识理性因素的思维,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
辩证思维能力:以问题为导向,能正确地分析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两点论和重点论。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思路,矛盾分析法。系统思维能力:明白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层次,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找出最优解。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这主要是从联系的观点提取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计划,谋略,长期性。战略层策略层以及战术层,许多学科也会提到战略,竞争战略,战略管理等等。战略思维能力是从发展的观点中提取的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也可以说是发展的过去状态,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通过历史到现在的重演,能够从很长时间提取规律,看到趋势。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实质新旧事物代谢规律的关键环节,从而解决问题。底线思维能力:量变与质变规律中事物的度,使得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保持忧患意识,未雨绸缪,防范和控制风险,使得临界点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再进一步归纳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有时间,空间和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豫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和矛盾密切相关。
矛盾就内部的因素的一个相互作用的一个强弱关系的一个变化,矛盾,它反映了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
辩证思维能力主要是针对矛盾,也就规律分析问题的析相互作用的因素,强弱关系变化。(矛盾,运动)系统思维能力主要是整体系统,考虑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我觉得是主要从空间,联系上考虑。(联系,空间)战略思维能力:时间和发展上考虑,主要着重于将来状态计划,让可能变为现实。(发展,时间-将来)历史思维能力主要是也是针对时间,过去的状态,由于现在结果离不开过去的因,需要我们时刻吸取经验教训。(发展,时间-过去)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就是要创新,去适应变化了的条件。(发展实质)底线思维能力主要是控制度的问题,同时也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事物质变的临界点)怎么去应用这么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系统思维,在大的框架然后我们用辩证思维能力重点全面地分析各个事物之间各要素以及事物外部的宏观环境。
最后,我们从时间的发展的角度,发展的观点去考虑,既要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展演变过程,提取规律和分析趋势(历史思维能力),又要去把控将来,保持长期发展,体现战略思维能力。总之必须要把握全局,吸取过去的经验,立足现在,把握将来。
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其中必然有困难曲折,我们要防控底线,因为这是一个质变的临界点,要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的结果,争取最大的期望。
最后,由于事物的实质就是新旧事物新陈代谢的规律,创新是我们救赎,解决问题就是要去创新,从而不被时代淘汰。
综合应用但是学习了这么多,还是不知道到底如何去实践这个矛盾论。用它去指导思想去指导实践,即知行合一。
从认识事物的过程来看,就是认知事物和解决问题。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以遵守客观规律,实事求为大前提,而为了使这个实践过程顺利进行,我们还需要充分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我们主观世界,完善主观世界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让它们都能够支持我们进行一个事物认识和改造的一个过程,是坚持的动力。
在实践论也就是在马原下一章节,讲到认识过程,其实是我们主观世界的不断改造和不断的完善是过程,同时控制住非理性因素的消极的方面,我们让非理性因素充分的支持我们进行这个事物认知的过程。
成功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方向虽然是前进性,但道路往往曲折,所以我们必须要调动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积极因素去支持和坚持这个过程。
从五大基本环节和三个观点,矛盾分析法可以得出:
1.先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界定事物范围。
通过多个途径,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去看待事物。
观察事物的外在特性,内在特性变化过程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里,我们是主要是通过了解事物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通过了解他们的内容,组织构成和表现形式去全面的了解一个事物。
同时呢,我们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