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先进水平。但是,到明清两代,中国逐渐落后了。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将中国的落后暴露无遗。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相继对中国发动一场又一场的侵略战争,强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日弱,百姓日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成为此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
一开始,中国先进分子将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向西方学习上。先是觉得自己的技艺落后,武器装备不如西方,于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办工厂、修铁路、建海军,即开展洋务运动,可是在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中却被过去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打了个大败。通过甲午战争的失败,人们发现改制度比造器物更重要,于是先学西方的君主立宪搞维新运动,有了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维新变法,结果只进行了天就因为种种原因夭折了。君主立宪行不通后,人们又学西方的民主共和,继而有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但同样不成功。可见,十月革命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已经意识到中国原有的君主专制制度太陈旧,应当用新制度将其取代,试图通过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来拯救中国。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走的都是这条道路,但实践却证明这条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的一场混战,造成超过三千万人的伤亡,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这也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意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什么好制度,甚至是个坏制度,但取代它的好制度是什么、怎样才能建立,人们并不清楚。因此,中国的先进分子陷入了过去的老路无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又走不通的痛苦之中。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十月革命的结果,走出了一条人类从未走过的新道路——社会主义道路。这对于当时正在苦苦探寻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出路的人们来说,如同在黑暗中发现一束光,看到了国家和民族新的希望。
十月革命建立了一个与以往任何社会制度都完全不同的崭新社会,而这个新社会之所以能够建立,就在于俄国的先进分子组织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使革命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并将广大的工农大众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很显然,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也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的成功,这自然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先进分子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其实,早在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传到了中国。年2月到5月,上海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连续刊登有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撰文的文章《大同学》,首次提到了“马克思”的中文译名,其中说:“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后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梁启超和革命派的朱执信等人,也都对马克思及其学说作过零星的介绍。但是,当时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加以特殊的注意。
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一种理论设想变成了现实社会制度的构建,开创了人类社会崭新的发展道路。在这之前,虽然各式各样的与社会主义相关的主义和学说已经传入中国,但这些主义和学说对未来社会的构建,都是理论家纸上谈兵或小说家幻想式的描述,没有当然也无法转变成客观的现实。马克思主义与别的社会主义流派不同,它不但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和科学的学理分析,而且可以转变成客观存在的现实,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新制度成为最好的例证,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也由此而生。瞿秋白曾经说过:“中国这样黑暗悲惨的社会里,人人都想在生活的现状开辟一条新道路,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不动心。因此,大家都要来讨论研究俄国。”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人对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本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幻想彻底破灭,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五四运动的爆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俄在十月革命后,曾于年7月25日和年9月27日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宣布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这也使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苏俄产生了好感。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竞相设法了解俄国革命,相信这里能找到救国救民的良方。
毛泽东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