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分,没有一个血腥镜头,却拍出了
战争——矛盾斗争表现的最高形式和最暴力手段。它是摧残生命与摧毁和平的无情铁手,所触及之处无不狼藉遍地,满目疮痍。
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61个国家参战,作战区域面积达万平方千米,20多亿人口受此波及,其中伤亡人数高达余万人次……这些数字,触目惊心。
二战——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界战争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也成了近70多年来文学、影视领域的重要创作题材之一,从中诞生过无数佳作,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多了解、更多感触。
今天要说的是一部和二战有关的电影,同时它也是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旨在借助孩童视角去审视战争世界的残酷无情。这部影片,有着一个童话般的名字——《穿条纹睡衣的男孩》(TheBoyintheStripedPajamas)。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电影海报《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一片由英国导演马克·赫尔曼(MarkHerman)执导,上映于年9月,目前以豆瓣9.1分、好于98%战争剧情片的佳绩跻身“豆瓣电影Top”榜单第74位,十分值得一看!
影片根据爱尔兰作家约翰·伯恩(JohnBoyne)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主要讲述了二战期间一名德国男孩与一位犹太男孩之间的故事,透过孩子天真无邪的情感去反衬硝烟战火的荒蛮,令人过目难忘。
豆瓣9.1分,好于98%战争剧情片影片故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当时正值水深火热的二战交锋期。我们的主角之一是一位8岁德国男孩,名叫布鲁诺。
布鲁诺出生自一个优渥家庭,父亲是德军司令官,秉性凶残。然而,他总是喜欢在儿子面前伪装成一幅慈父模样,口中尽是那些维护世界和平的谎言,表里不一,心不由衷。
德国男孩布鲁诺随着一纸调令到来,布鲁诺随着家人从柏林迁往乡间,暂时被安置在一座戒备森严的庄园内。
这里不似柏林街道那般热闹,总给人一种阴暗压抑的感觉。偶尔往返此地的,也只有一些不苟言笑的军官,他们总是和父亲说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庄园前方不远处有一根烟囱,总是隔三差五冒出滚滚黑烟,散发着难闻的刺鼻气味。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到背脊发凉,阴森冰冷。
从柏林迁往乡间庄园庄园内除了布鲁诺的家人,还有一个名为科特勒的年轻中尉在负责安保工作。没错,他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希特勒”,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从这个年轻人身上,布鲁诺看不出一丝善良与友好。他讨厌这名凶神恶煞的中尉,但更多的感觉还是害怕。
凶神恶煞的科特勒中尉除此之外,庄园里还有几名犹太籍仆人,他们主要负责布鲁诺一家的生活起居,没有休息时间,更没有薪水酬劳。
在布鲁诺眼中,这群忙里忙外的仆人总是一副怯生生的模样,他们不敢与主人对视,更不敢大声说话,身上统一穿着蓝白相间的衣服,布鲁诺天真地称之为“条纹睡衣”。
不慎摔伤后,一位穿“条纹睡衣”的男人帮布鲁诺清理包扎伤口。父亲和中尉曾告诫他这群仆人如何肮脏与邪恶,但从男人慈祥善意的眼神中,布鲁诺并未察觉异常,反倒充满感激。
庄园里的犹太仆人离开柏林后,布鲁诺身边没有一个玩伴,这令他倍感寂寞。父亲更是对他下了禁令,不允许跨出庄园半步。
经过一番摸索,不甘寂寞的布鲁诺还是偷偷跑出了监狱般的庄园。在树林一端,他看到一座被铁丝网围住的营地。此时他还不知道,这里便是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这里,布鲁诺遇见了影片中的另一位小主角——犹太男孩施穆尔。他和布鲁诺同岁,身上也穿着“条纹睡衣”。
犹太男孩施穆尔就这样,两个同为8岁的小男孩就此结识——他们之间隔着通了电的铁丝网,隔着代表两种不同命运的种族血脉,隔着自由与禁锢,隔着生和死。
当布鲁诺问起施穆尔:“为什么会被关在里面?你做错了什么事吗?”这个脸上脏兮兮的小男孩只是无奈地回了一句:“因为我是犹太人。”
铁网内外,两种命运往后的日子里,布鲁诺时常背着父母逃出庄园,悄悄来往此地。在他眼中,施穆尔所在的营地充满了神秘感。
从父亲向大家展示的“宣传片”来看,这里或许并没有那么糟,因为影片中的人们总是有吃有喝、有说有笑。
但在施穆尔的描述中,这座营地里只有饥饿和恐惧、哭泣与呻吟,以及总是莫名其妙失踪的犹太人。
隔着铁丝网的友谊一天,庄园押来营地里的犹太人进行大扫除,施穆尔也来了,手小的他负责清洗酒具内壁的工作。
布鲁诺看到朋友“到访”,喜出望外,遂拿出蛋糕给他吃。施穆尔狼吐虎咽地吃了起来,不料却被科特勒中尉逮个正着。
他一边咒骂着施穆尔是“肮脏的老鼠”,一边质问蛋糕是不是布鲁诺给他的。面对坏中尉的质问,布鲁诺被吓坏了,他没有说出实情,致使朋友受了皮肉之苦。
谎言接下来的几天,心存愧疚的布鲁诺一直未在铁网处看到施穆尔。他想要向朋友道歉,为了自己那天的不作为和不担当。
终于,望穿秋水的布鲁诺盼来了施穆尔的到来,和以往不同的是,他的眼睛被人打肿了。这几天,施穆尔不知遭受了何等虐待。面对布鲁诺诚挚的道歉,善良的施穆尔选择原谅了他。
原谅随后,布鲁诺家接连发生了很多事——奶奶去世,父母争执,妈妈精神崩溃,爸爸要将他送往海德堡亲戚家……
拗不过父亲,布鲁诺只得无奈接受现状。与此同时,施穆尔的家人也在营地离奇失踪了。
临走之前为了帮朋友最后一个忙,布鲁诺从家里带来了铲子,并偷偷换上了“条纹睡衣”。他在铁网下挖了一个洞,悄悄混进营地,欲要帮助施穆尔找到家人。
混入营地的布鲁诺布鲁诺把这次行动当做了一次仗义的冒险,此时,两个孩子还不知道——这将会是他们所度过的最后一天,两个男孩的生命,即将永远定格在8岁这一年。
警报响起,两个孩子夹裹在人群里,被守卫推搡着关进一间密室内,里面又黑又热,闷得人喘不过气。有人猜测这是一间浴室,只是洗澡,不必担心。
倏忽间,逼仄的房间顶部开启了一扇圆窗,一个头戴防毒面具的士兵熟练洒下一些黑色粉末。在未知和恐惧中,房间里的人们开始咳嗽、喘息、呻吟,随即悲惨死去……
死亡降临和我们所看过的以“二战”为题材的战争电影不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属于“钝刀子割肉”——结局同样是以死亡谢幕,但它并没有通过尸横遍野的血腥场面来呈现死亡,而是以两个男孩对崩坏世界的童真幻想及悲惨遭遇来呈现,过程越缓慢,结果越痛苦。
影片中引用了英国“桂冠诗人”约翰·贝哲曼的这样一句话,与主题十分吻合:
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
孩子的世界简单而纯粹马克·赫尔曼导演将这句话很好地融汇进了电影里,他并未直观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众生相,而是将这些讯息化作两个孩子的对话和想象、交流与互动,巧妙地制造出童真与现实的落差。一面是温柔,一面是残暴。
影片中有很多强调凸显“条纹”的构图,它们不单体现在犹太人的囚服上,还多次出现在德国人的庄园内,很有寓意。
无处不在的“条纹”“战争”二字素来是电影中的严肃命题,同为二战题材影片,马克·赫尔曼的镜头里没有枪林弹雨,没有血肉横飞,仅以两个孩子的所听、所说、所想、所为,就让我们如此深刻而清醒地感受到了战争的冷酷与残忍——这样一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