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艰苦复习,她终于考上人大,也曾经
从山东师范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到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王晓佳熬过了约6个月的考研“苦行僧”生活。六个月的备考时间,与其他考生相比,是比较仓促的。在四月初拿到人大的拟录取通知之前,她和很多学生一样,面临备考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当看到身边的人,拿到了保研的名额,亦或是工作有了着落,而自己还在孤军奋战时,就特别焦虑。人大对于我来说,是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校。”
这个穿着蓝色衬衣,不时露出腼腆笑容的女生,手边还放着一本毛泽东选集,即使拿到了名校的录取通知,也还是十分谦虚地强调其中的运气因素——复试抽到了熟悉的题目,这成为她成功上岸的一大助推力。但山小师认为,没有此前的积淀,就换不来如今的幸运。
王晓佳
初试:
政治:75
英语:61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排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第4
『为什么选择人大?』
四年前,大一的王晓佳和许多刚入学的新生一样迷茫。虽然抱着考研的打算,但对于考取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她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方向。而这个时候,刘芳老师教授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程,让她萌生了考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门学科的想法。
“刘芳老师对我影响特别大,她在课上经常讲一些毛泽东时代的故事,很有趣。讲到动情处,老师眼里泛起泪花,这股真性情感染了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我。”当问到会不会经常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著作作为日后的积累,她坦言,“一开始我是读不下去的,经常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老师说可以从毛泽东传啊,这种故事性比较强的书开始读起。那么我就从这开始入手,慢慢培养起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到了大三,所有大学生都要面临人生选择的分水岭。出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门学科的兴趣,王晓佳毅然决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全国排名第一的中国人大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热门专业,初期对于报录比、试题难度等等一无所知,虽有迷茫,也有过质疑,但更多时候是靠着一股执念奔向了那里。说到择校,她有些不好意思,当初执意选择名校并不代表自己就一定有自信能考上,因为心态问题,备考过程中出现好几次崩溃。
她说:“择校一定要谨慎,国内还有许多好学校等待挖掘。一方面要理性,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地域、专业因素,不建议随大流去扎堆儿报考某个院校或某个专业,尽量选择考取你有一定把握的院校和专业。另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兴趣,没有它,学习动力可能会慢慢减弱,后期很难坚持下去。即使考上了,研究生时期也会非常难度过。”
『本科成绩和考研有必然联系吗?』
王晓佳回忆起近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她说有许多知识点是临期末考前速记的,到后来也忘得差不多了。说起这个,她有些不好意思。考研是公平的,有许多原来不太出彩的考生通过它进入到更深的领域学习,也有一些“黑马”通过一年的专注学习而成功上岸。“有一个本科英语只过了大学四级的考生,最后考研初试拿到了八十多分。我想在这一年里,他大概是非常非常专注地去钻研了。其实,备考过程也算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她认为,本科成绩和考研成绩并没有必然联系,最重要的是备考期间的专注。
然而,她话锋一转,说起在面试人大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让考生作自我介绍,而是直入主题开始询问问题,可能有关学术,也可能会与考生寒暄生活经历,整个过程包括英文的交流。“你的本科成绩,老师已经提前拿到手,成绩单就在桌上,一目了然。”虽然导师很看重面试成绩,但是不代表考生的本科成绩和最终的结果没有联系。王晓佳的建议是,本科期间的学习,还需稳扎稳打。
『备考开始的最佳时间是?』
“三四月份就可以开始复习了,但具体时间还是因人而异。我大三实习期间学得比较少,严格来说,我是从暑假才正式开始备考。前期任务很重,从我的计划就可以看得出来。建议早一些开始。”
在备考前期,王晓佳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考取人大所需要用到的资料,她把复习重心放在了专业课的指定书目上。因为复习开始的时间较晚,她给自己制定了一套计划,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以十天为一个单位,规定每天的任务。“假如说今天的目标是看十页书,背一个单元的单词,那么这些必须在今天之内完成。因为时间太紧了,我可以两天做完别人一天的题量。”
备考初期是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英语上,王晓佳将考研单词背诵了五遍,一边背一边做往年真题,同时整理了一套语法笔记。“这就是复习开始得太晚的恶果,所有事情都堆到一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面带悔意地摇摇头。对于政治,她坦言自己本身学习思政专业,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学起来也比较顺利一些。“重点是跟对老师,找到自己适合的网课课程。”而在专业课上,首先拿出两个月将六本考试指定书目细细通读了一遍。“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什么也没记住,但是不用太焦虑。”
王晓佳的语法笔记十月份,考研后期,备考进入白热化阶段。王晓佳开始第二遍钻研书本,她一边整理笔记,一边背诵知识点。每剖析一个知识点,她会列出问题反问自己,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线索,倒逼自己把一个知识点完整的面貌流利地呈现出来。专业课,她背了七遍。临上考场前,她对书本知识的架构已经了然于胸。“到临考前,我才对课本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在这之前,很多知识点都记不牢。”
『心态崩塌,源于缺乏自信』
备考期间,她也曾心态崩塌。这份焦虑,源自于缺乏足够的自信和把握。“尤其是当看到身边的人,拿到了保研的名额,亦或是工作有了着落,而自己还在孤军奋战时,就特别焦虑。人大对于我来说,是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校。”
向来独立性很强、习惯于自己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她,在一次背完书又忘了前面的知识点的时候,此前积攒的情绪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她拨通了家人的电话,在电话中终于忍不住放声哭泣。爸爸给她分析说,最优异的学生大部分已经选择保研了,而剩下的像她这样的学生,只要能学得踏实,心态保持平稳,就有机会杀出一片天地。“这样想想,好像压力小了一点,哈哈。”
当我们再次问到考研对于她来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她娓娓道来,“一开始选择考研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跳板,我希望未来就业会有更好的选择,更好的薪酬,但当我慢慢深入学习专业课时,我感受到了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魅力,越发觉得不止那一代老前辈受用不尽,而是世世代代,历久弥新,舍不得丢掉啊,唯博观约取,由博返约。”她的眼里闪闪发光,仿佛那一瞬间真的回到了毛泽东时代,在那度过了6个月的生活,才刚抽身回到现代。“我想要考博,想要深造。”她说了一句。考研对她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跳板,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她对这个领域深入研究的兴趣。末了,她笑说,“考研真的会改变你的三观。”
在接到复试通知后,她主动联系了本专业往届考上人大的学长,向他讨教经验。“当时是在北京,他也挺忙的,还抽空出来见我。”令人感动的是,这个同样从山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走出来,当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人大的学长,将复试所有的细节和经验倾囊相授,连“抽取题目时要双手奉上”这样的细节都不放过。“最想感谢的人是他,知道自己考上之后,就给他发消息说,想请他吃一年的饭。”她笑了笑,摩挲着手边的《毛泽东选集》,一脸风轻云淡。
认识自己,洗练自己。大学四年,晓佳同学向着自己的目标踏实前行,不懈追求,不断奋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人欣慰和振奋,为晓佳同学点赞。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有了更高的平台,期待晓佳同学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无论何时,在山师马院都有我们永远的支持和祝福。
来源:山东师大党委宣传部大学生通讯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文字:陈诗琦编辑:梁晓嫣责编:陈诗琦曹梦娇审编:魏强终审:刘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