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李鸿章见马克沁机枪,没先谈价说
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苦难的近代史正式拉开,然而小规模的战役仍然不足以让天朝自居的清朝统治者惊醒,一直到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此时中西方的差距,被拉到了最大,登陆的英法联军,装备有最先进的单发膛击发枪,后膛火炮,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式战舰,而清军依然是大刀配合鸟枪、前膛火炮和帆船,吃了一场极大的败仗。
在此之后,才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说法,洋务运动也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从如今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兵器,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以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举例,清军所装备的美国林明顿枪、四门神机连珠炮(美国引进)、英国温切斯顿步枪一度压制了法国人的火力,从而赢下了镇南关等战役。除此之外,北洋舰队也成为了亚洲最大的海军。
至于装备的引进,和一位大臣同样离不开关系,这正是北洋系的元老李鸿章。
年,清政府派出以李鸿章为首的考察团前往欧洲访问,而到了7月27日,李鸿章抵达了德国城市埃森,成为了第一个踏上德国领土的中国官方使团,受到了克虏伯公司创始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热情接待,并参观了当地的兵工厂。
无论是李鸿章,还是清朝,对于德国都有一种相当特殊的感情,这个新生的帝国,在君权的高度专制下完成变法走向富强,正是清统治者愿意看到并且效仿的模样。
而李鸿章本人,在参观欧洲各个武器装备后,也得出结论,“前膛不如后膛,滑膛不如线膛”,而克虏伯“取准极远,精利无比”,加上阿尔弗雷德本人对于李鸿章态度相当良好,一笔庞大的订单也因此签署成功。年,门大炮送到了中国,部署在淮军的19个炮兵营当中,在此之后,从北洋舰队再到沿岸炮台,基本上都采用的克虏伯炮作为武器。
而李鸿章另外一个专注的点,便是在于机枪。
年,发明大王爱迪生通过恶意竞争,排挤掉了对手马克沁,后者带着不甘和怨恨来到了欧洲,经过十多年的刻苦钻研,总算在英国成功研发了马克沁机枪。
年,李鸿章访问欧美,在先后前往法国、德国之后,在8月2日抵达了英国,此时马克沁凭借自由式枪机式机构的发明,在欧洲已经是颇具名气,带着任务而来的李鸿章因此专门赶到了马克沁公司进行参观。
为了能够争取到这名金主的眷顾,马克沁本人铆足了劲,他准备了三台马克沁重机枪,每一挺配备了枚子弹,从实弹射击到换弹药逐步展开了演示。
李鸿章很快就对这一台威力最大的武器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亲自掐表计数,发现一挺机枪一分钟竟然能够连射发,这在当时其他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当实弹射击演练完毕,李鸿章没有询问价格,却叹了口气,说了一句让洋人沉默的话:“这机枪子弹消耗太快了,大清国根本承受不起。”
当听闻马克沁机枪单价多英镑,克子弹需要先令后,李鸿章更是连连摇头,但有意思的是,最终他认为此机枪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是带了几挺回到国内。
李鸿章的担忧显然有着自己的道理,清朝刚刚打输了甲午战争,有着极大的经济负担,无法承担马克沁这样的子弹老虎。
当然了,从客观上来看,马克沁机枪此时还没有打出名头,在年才被英军装备,而真正彰显出巨大威力,还是在一战时期的索姆河战役,至于清军当中,已经有了加特林和其仿制品的存在,李鸿章对其兴趣不大也就可以理解了。
时间来到了年以后,清廷内部总算意识到了这一款机枪的强大,开始仿造,而到了年,四川兵工厂成功仿制11挺,然而也就是在此时,清廷轰然倒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