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哲思享丨张亮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思想史方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内容摘要:西方“马克思学”在学术发展日趋规范之后,先后发展出文献考订法、思想阐释法和差异分析法等具有自身特殊性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并在近四十年中表露出一种明显的方法论的“解释学转向”。这些思想史研究方法客观上曾经促进了我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科学发展,但是建设“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又提出了新要求。通过与西方“马克思学”的批判对话,一方面需要历史认识与把握这些思想史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批判神话这些研究方法的做法,认识到这些方法的限度。在充分吸收借鉴包括西方“马克思学”在内的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研究方法体系。关键词:西方“马克思学”;文献考订法;思想阐释法;差异分析法;研究方法体系20世纪30年代,也就是马克思逝世半个世纪后,西方“马克思学”的学术发展日趋规范,其思想史研究方法逐渐达到西方学院化研究的普遍水平,先后发展出文献考订法、基于文本的思想阐释法、差异分析法等具有自身特殊性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并在近40年中表露出一种明显的方法论的“解释学转向”。历史地看,这些思想史研究方法不仅推动了西方“马克思学”的规范化发展,而且通过学术竞争的方式,客观上对中国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科学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中国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之所以能在50年左右快速度过“学徒”期,达到今天的科学化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这些方法的“磨刀石”作用有直接关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术界必须尽快克服“学徒”心态,基于自身足以和西方学界平等对话的科学研究成果,批判继承这些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方法体系,不负世界马克思主义学术界的期待,将中国建成21世纪国际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研究的新中心。过犹不及:文献考订方法及其“神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分可靠的文献,再优秀的思想史研究者也只能枉自嗟叹。19世纪90年代初以后,随着欧洲工人阶级政党取得越来越大的政治成功,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以及资产阶级学术界都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首当其冲的拦路虎就是缺乏必要的文献。作为一位严谨的科学真理探索者,马克思总是以极为苛刻的标准对待自己的作品,因此生前公开出版的著作并不多,但他留下了六大箱手稿遗产。这些手稿的保存状况并不理想,以至于恩格斯花了1年时间,才把它们连同马克思的藏书初步整理清楚。年,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以及当时流亡奥地利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梁赞诺夫联名提出“维也纳计划”,倡议根据马克思的手稿遗产,运用文献考订方法编辑出版高质量的马克思著作全集,但被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婉拒。在后者看来,较之于现实的政治斗争,整理、出版这些手稿并不具有最高的优先性。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的支持下,梁赞诺夫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当年的学术理想,领导实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订版(MEGA1)的编辑出版工作。MEGA1的方法论基础是文献考订方法,就是希望“通过清晰的编排,准确地再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思想遗产”,其应当“提供的是……全部以手稿形式遗留下来的未发表的著作、全部发表过的文章和未完成稿”,“除了发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全部书信外,还发表第三者写给他们的全部书信”,“全部著作和书信都以原著文字发表”。就这样,凭借MEGA1的横空出世,文献考订方法,这一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古典学研究,过去主要运用于马丁·路德、康德等德国“古典”时代大思想家著作编辑出版的规范化方法,被史无前例地运用到了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具有巨大现实性的伟大思想家身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中,文献考订方法是一项基础性的方法。只有在运用它编辑整理出来的可靠文本系统基础上,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研究才不是空中楼阁。具体说来,文献考订方法需要完成下列工作:第一,马克思手稿的文字识别。马克思的书法不仅具有19世纪的特征,而且富于个性,极难识别。只有经过专业人士审慎的识别,马克思的手稿才能从看得见的“天书”转变为可阅读的文本。第二,马克思散乱手稿的文本结构恢复。马克思手稿有的是成本的,有的则是未装订的散页,后者的文本结构很容易被破坏。只有经过仔细的考订,后者被破坏的文本结构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便于思想史研究者使用。第三,马克思手稿创作时序的确定。越是到思想发展的关键时刻,马克思的创作活动就越活跃,会在较短时间内经历剧烈而复杂的变化留下系列手稿。对于思想史研究来说,这些手稿的创作时序无疑非常重要,但马克思本人通常无暇也无意专门标记它们,只能通过精细的比较鉴别加以确定或大致推定。第四,文稿真实归属的考订。马克思恩格斯曾匿名或者未署名发表过一些文章,出于友谊和相互帮助的需要,他们还曾相互代笔并发表过一些文章,且未留下明确的交代。哪些匿名或未署名文稿是马克思恩格斯创作的?某些署名文稿的实际作者究竟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这些都只有经过深入的考订方能确定。第五,历史性的名词、术语、概念等的考订。马克思的手稿创作是历史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手稿中涉及的许多人物、著作、器物、事件等会被人淡忘甚至遗忘,术语、概念等涵义会发生或小或大的改变。只有经过必要的考订,这些历史性的名词、术语、概念才能从理解的障碍甚至陷阱,变成准确理解的多元坐标系。文献考订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但后来似乎变成了西方“马克思学”的“专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马克思学”总体上不怎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8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