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的思想建构与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_zx/dunkcsu/

摘要

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是有其独特的思想建构的。他批判了群众的贫困化源自于其渴望暴富的错误思想,指出贫困化的现实是社会历史过程的结果。他批判了思辨唯心主义者在英国工业史问题上的错误解读,澄清了关于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等方面的客观事实。他批判了工人什么都没创造的错误观点,强调历史是作为社会积极成员的个人进行的现实的人的活动。恩格斯的这些观点以其对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敏锐洞察而在唯物史观形成史上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唐正东,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所写的篇幅不长,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弱化他在其中作出的理论贡献。除了与马克思一起撰写了全书的“序言”之外,恩格斯还单独撰写了第一至三章、第四章第一、二节、第六章第二节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七章第二节的第二部分。不少学者在研究这一文本时喜欢把马克思、恩格斯合在一起加以讨论,这在总体上当然是对的,因为他俩此时的历史观发展状况大体上处于同一水平,即现实人道主义的理论层面。他们都从现实的人的活动的角度来理解历史过程的内涵及意义,因而都处在唯物史观诞生的前夜。但由于他们当时所处的实践语境不同,马克思在法国,而恩格斯在英国,因而他们在对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的具体理解上是不完全相同的。把握住这种细节上的不同,决不意味着去刻意地凸显他们之间的思想差异,而是通过扬弃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笼统和抽象之处,通过具体地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建构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的不同侧重,更为深入地挖掘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深层内涵及思想史意义。

在《神圣家族》中,恩格斯在几个月前的《英国状况》系列文章取得的思想成就的基础上,批判了卡·赖哈特、茹尔·法赫尔、布鲁诺·鲍威尔等思辨唯物主义者在赤贫化、英国工业史、历史观、群众等问题的观点,既显得驾轻就熟,又充分体现他基于英国社会革命的视角阐发的现实人道主义历史观蕴含的强劲思想张力。

一、对赖哈特关于赤贫化问题的思辨唯心主义阐述的批判

“批判的批判”阵营中的重要成员卡·赖哈特在《文学总汇报》第1、2期(年12月和年1月)上发表了“关于赤贫化的论文”。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用第一章的篇幅对此进行有力的批判。赖哈特在主导思路上跟布鲁诺·鲍威尔是一致的,从思辨唯心主义的角度把历史解释成对人的自由本质具有充分自我意识的所谓历史主体,在不断超越各种异化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取得的各种成就的总和。对他们来说,历史过程的重要内容就是跟各种异化的自我意识进行批判与斗争。赖哈特、布鲁诺·鲍威尔对历史过程的解释不是从个人的自我意识出发,而是从笼统的、抽象的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史的角度来展开。他们的问题在于对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作了唯灵论的,即思辨唯心主义的解释,没有从现实的人的活动的角度来阐发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与动力。这既是恩格斯(马克思也是如此)与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也是他对这些人的观点进行批判的方法论切入点。对布鲁诺·鲍威尔、赖哈特等人来说,异化的自我意识中就包括只停留在利益层面的、在群众身上体现出来的利己主义思想,以及在社会制度层面上为私人利益辩护的自由的市民社会理念。在他们的唯灵论思路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不是利益层面的贫困与富有,而是能否对人的自由精神具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因此,就现实社会中出现的赤贫化问题来说,他们这些人实际上既无能力来作出解释,也无意愿来把它当作一个正面的问题来回答,而只是把这种围绕着利益而建构起来的观点或想法当作异化的自我意识来加以批判而已。

恩格斯从赖哈特在阐述赤贫化问题时的文风和思路两个方面展开批判。首先是让人无法理解的生硬文风。赖哈特关心的其实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在群众身上体现的赤贫化问题,而是作为异化的自我意识而存在的群众只关心特殊利益层面的赤贫问题,却不关心普遍层面的人的自由本质的那种思想。但赖哈特又要表现出对群众的贫困有所关心的样子,因此,可以想象,他阐述现实贫困问题的文风一定是思辨的、抽象的。恩格斯说他是在“用外国话批判地胡言乱语”。事实也是如此。譬如,在谈到贫困问题时,赖哈特不是去分析群众遭受的贫困的具体内容及深层本质,而只是说“贫困制度是他们恐惧的对象”,“人类思想的每个活动在其中都成为洛特太太的形象的责任感学说”,等等。不过,只要把握住赖哈特真实的解读思路,他的这一堆难懂的外国话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旦把群众对贫困这种利益问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7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