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理论学术研究观点要览马克思主义哲学篇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学者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有学者认为,新的飞跃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对这一思想历史地位的定位,突出了这一思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及实践意义。这种历史定位,对于我们提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增强贯彻这一思想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有学者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强大思想武器,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的创新阐释,也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最新飞跃。

还有学者指出,《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反映出党的理论是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对“两个结合”理解,从三个维度深化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学者指出,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阶段、新高度、新深度、新领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全新认识,极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方向、新内涵、新空间。

有学者指出,可以从理论、文化和文明三个维度理解“两个结合”:理论维度上,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文化维度上,就是要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文明维度上,就是要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有学者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融通已是完成之现实,这为伟大实践成果所证明。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朴素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朴素进步历史观、“家国天下”意识、大同世界追求等优秀思想精髓,儒家文化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与马克思主义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以传承和升华。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思维、经济理念和社会理想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文化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论断引发学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4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