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干货总结第一期马哲学重要原理
马上七月了,学弟学妹们复习的怎么样呢?
是不是还在为政治选择题而感到苦恼,马原哲学、毛概史纲大事件、各种会议等,内容太多不知道怎么记忆?
今天,学姐给学弟学妹更新总结了考研政治中知识点,包括马哲学辩证法、历史会议总结、时间轴、历史大事件等重要内容。
//联系和发展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
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性质。有以下两中情形:
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公居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同时,矛盾统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发展;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所以我们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全面看待和解决问题和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所以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原因与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原因和结果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我们要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增强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必然性与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向。
二者对立统一。首先: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而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或外部条件;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而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其次: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广大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是相对的。
所以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现象与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现象都从某方面表现本质,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所以我们要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规律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规律客观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方式,将两者统一于实践。
//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构成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点和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同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要运用正确的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进程;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同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
//认识过程是反复性无限性的统一
认识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
认识的发展是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推进认识过程的深化。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统一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相互渗透的。所以我们要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做到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推动作用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具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激发作用。理性因素制约着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推动认识能力的提升。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对事物的反映,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无数相对真理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所以我们要坚持两者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真理。看到真理的条件性,让真理做到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辩证统一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标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我们要坚持真理的一元性,与谬误作斗争,同时也要促进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向真理的转化。
//两点论和重点论
事物的发展来自于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次要矛盾也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重点和主流,分清主次,把握事物发展的根本,也要看到事物的整体,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真理是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价值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所以要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必须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正面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所以,必须依靠群众,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动人民群众按照历史的规律发挥自己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