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导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了一部名著《汤姆·索亚历险
记》,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英雄--汤姆·索亚。你知道汤姆·索亚是和哪些小伙伴一起冒险的吗?快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作者介绍生平简介: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也是著演说家。
文学成就: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美国学史上的林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手法,针时弊,一针见血,毫不留情。
代表作品:《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冒险经历反映社会现实
《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表于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马克·吐温在写此书时已感到美国社会现实的可悲,因而把笔触转向童年时代的生活。通过对小男孩汤姆厌恶家里和学校中那枯燥无味的生活,向往与追求冒险生活的描写,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美国庸俗、虚伪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
本课节选部分为小说中的“快来看!他们俩被找回来了!”这个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1.课文开篇是怎样描写走失孩子的亲人的悲痛的?
“说胡话”“呼喊”“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等动作描写细致入微,表现了撒切尔太太的悲痛,而对波莉姨妈的描写则抓住
了“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这一细节,突出其悲痛绝望的心情。
2.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欢乐场面?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一是写声音:人们的呼喊声;铁碗铜盆叮叮当当的响声:嘀嘀嗒嗒的喇叭声。
二是写人流:“大家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
等。
这些描写和前面一片悲伤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两个孩子的回来令镇里的人们极度高兴。
3.第四自然段从贝琪“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她也愿意死掉”这一心理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从贝琪“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她也愿意死掉”这一心理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此时已经极度疲乏,濒临绝境。同时我
们也感受到汤姆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贝琪不要失去生存的信心。
4.汤姆和贝琪是靠什么走出绝境的?
汤姆和贝琪是靠自信、聪明、
勇于挑战走出绝境的。
5.那些人为什么不相信汤姆和贝琪的经历?这一情节表现了汤姆怎样的精神?
因为汤姆和贝琪被发现的地方距离山洞很远,那些人不相信两个小孩子会在山洞里走那么远的路,待那么长时间,这从侧面表现了汤姆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
6.人们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荒唐离奇的故事”?
因为汤姆是在河的下游,离那个峡谷里的山洞有五英里远,他们顺利逃生,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的,认为他们的历险故事是荒唐离奇的。但是,这确实是真实的故事,这也正是汤姆引以为荣的地方。
7.有的人还会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
汤姆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撒切尔法官的朋友认为汤姆在这次历险后会有所变化,汤姆的回答却表明他是一个英勇无畏、不怕困难、爱冒险的孩子。
8.第十一自然段写“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汤姆为什么会这样?
本来作恶多端的恶人乔埃被关在山洞里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是汤姆想到活生生的人就这样死去,他无法接受。可见汤姆内心善良以及对生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