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泓峻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近四十年研

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近4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在改革开放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中生成与发展的,与之前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丰沛的人文情怀,更专业的学术品格,以及更积极的开拓精神。

一、文学功能:审美与政治

在探讨文学的功能时,审美与政治的纠结对中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而言都很难完全绕开,审美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最核心的命题之一。这个命题早在20世纪20年代文论建设刚刚发轫时就已经被提出来,所谓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逐渐成为20世纪前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立场。

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对文学审美性的张扬,虽然不少人指出其表达的是一种政治诉求,但至少从理论形态上看,凸显文学的审美功能,反对把文学当成政治的工具,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文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单向度地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进而以去政治化的方式,否定文学与政治的关联,显然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立场的。国内有学者提出了用“审美意识形态”界定文学性质的主张,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

正当文学审美论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变得越来越精致的时候,中国的文论界却突然间又产生了返回政治的冲动。这使得文化研究很快成为中国当代文论研究与文学批评中的十分重要的理论模式,中国文学理论的整体价值取向因此又一次发生转移,以至于到了21世纪初,“审美意识形态”论也受到了质疑,并再次引起学术界的论争。

中国当代文论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先是试图从政治走向审美,接着又很快从审美返回政治,其间的逻辑关系耐人寻味。它让后来的学者一方面充分认识到了不顾文学自身规律,将文学完全当成政治的附庸与工具时对文学可能产生的伤害;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了文学完全脱离政治之不必要与不可能,以及仅仅从审美立场看待文学问题时的偏执与狭隘。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今天从事文论研究的学者再次面对这一问题时,其理论态度已经显得更加从容与自信。

二、研究对象: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

文学研究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争,是发生在“新时期”中国文论研究中的一场著名论争。

“新时期”之初,为了摆脱“工具论”文学观,许多学者开始强调文学自身的独立性和文学研究的独立性。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引入,确实给文论界带来许多新鲜的、富有启发性的影响。但是,其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立场之间的对立,也很快引起了理论界的警觉,并开始对它进行反思性的批判。这可以看作是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内外之争”的一种逻辑延伸。

20世纪90年代文化研究的兴起,不仅针对文学研究中的审美主义思潮,同时也是为了校正形式主义文学研究所产生的偏颇,它代表了中国当代文论重新向政治、社会、文化这些“外部研究”开放的努力。然而,到了21世纪初,一些文化研究学者又提出了文学研究进一步向外拓展边界的主张,试图建立一种没有边界的文学理论。也有学者对他们认为的传统文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提出了“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等极端主张。对形式主义文论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化”改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最近十来年里,这方面的努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无论是强调形式主义文论通过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对话参与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还是强调后来的一些形式主义文论家已经从对纯文本形式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