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心的马克思主义问题该怎样回答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鲍金高校如何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既十分紧迫又任重道远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收到了许多大学生通过邮箱发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当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等“大道理”的关心,而且可以体会到大学生对科学意识形态内在的精神需求,感受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一致性。因此笔者认为,以问题探究为切入口,通过问题逻辑的构建来推动大学生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不失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当我们用冷静的眼光来考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效果时,就会发现当前薄弱环节之一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相对地缺乏生动具体的、关联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理论阐释,还相对地缺乏对大学生最切身、最密切的日常生活问题的全面而深刻的回应,而如果缺少了这些方面,那么即使我们在理论上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方面面阐释得非常到位,也只是迈出了“解释世界”的一步,距离“改变世界”还有相当的距离。就高校而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教材体系转化成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体系,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所产生的几乎所有问题,都与教学体系没有回应大学生的问题诉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都与教学体系脱节于大学生的精神内需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所以关键问题不仅在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而且在于教材体系能否转化为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因此我们提出“学生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谓“学生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指把回应当代大学生最经常提出、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把面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实到以解答大学生问题为载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面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关心的问题应当是大学生最经常提出、最关心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应当结合大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式向他们讲解和传播。第二,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正面灌输是必要的,但是单一的正面灌输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逆反、排斥心理。教学实践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抬头率往往不及到课率。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抱怨当代大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不如认真地分析当前面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正面灌输和隐性灌输的关系,即灌输与启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核心是以人为本,减少大话、空话和套话,减少空对空的政治概念,以期收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实践效果。第三,对大学生而言,大学时期是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关键阶段,是一个人精神成人的奠基时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合理的价值观和理想观、正确的荣辱观和爱憎感正是在大学时期才逐渐地确立和成熟起来。因此,应当注重通过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内需和人文诉求,促使面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得到更加具体和有效的落实;应当注重通过回应大学生的问题和难题,帮助大学生真正在认知、情感和价值三个层面实现实质性跃升。只有如此,面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接上地气”,从而为“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奠定基础。应当如何认识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怎样解决马克思主义吸引当代大学生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以来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契合学生精神成长的需求,以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毫不相干,与学生的精神内需几乎脱节,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的丧失。针对这些现象,一些教师开始意识到学生需求的重要性,转而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时事和容易吸引眼球的新闻事件,以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吸引学生的状况。我们并不反对以“寓教于乐”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不过如果“有趣性”成为课堂教学最后的和唯一的原则,那么教学改革就会走向歧途。比“有趣性”层次更高并且应当成为“有趣性”之统摄原则的是“学理性”。“学理性”既是指科学知识、理论体系等教学内容,也是指理性的、探究的、逻辑的等教学方式。对于需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仅仅
上一篇文章: 谁能想到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演讲大师卡耐 下一篇文章: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教育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727.html